陜西紫陽:就業扶貧拓寬群眾致富路 2019-04-29 00:00:00 了解更多
近年來,陜西紫陽縣人社局充分發揮人社部門主管就業扶貧的職能優勢,引導、扶持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帶就業,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等,推出一系列就業扶貧惠民“套餐”,帶領群眾走向致富路。 “六項工程”盤活全局 該縣推進就業扶貧“六項工程”,即轉移就業拓展、自主創業扶持、技工教育賦能、職業培訓提升、人才智力支撐、社會保障工程,將其作為就業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盤活全局“一盤棋”。 通過咨詢熱線、廣播系列講座、電視滾動字幕、發放就業扶貧政策宣傳冊(單)、明白卡以及報刊、網絡和微信平臺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以“就業扶貧”為主題的政策及扶貧典型宣傳活動,實現人社部門與貧困戶的“零距離”接觸;抓住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的重大機遇,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積極推進蘇陜兩地勞務協作;加大就業扶貧政策扶持力度,用足用活用夠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兌現獎勵補貼等,吸引、鼓勵創業成功人士和各類企業到紫陽創辦新型社區工廠,吸納、帶動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脫貧致富。 同時,按照“政府推動+培訓基地+脫貧群眾+龍頭企業”的工作機制,實行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學雜費和日用品費、補助交通費、穩就業穩收入“三包兩免一補兩穩”一系列惠民政策,積極探索出報名、培訓、就業、維權“四位一體”“一條龍”培訓就業精準脫貧的“紫陽模式”。據統計,2018年該縣全年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7萬人,年創經濟收入28億元;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73萬人,超過年度計劃8300人的200%;貧困家庭成員戶籍內年滿45周歲以上人口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 “技能大巴”在脫貧線上奔馳 在大山深處的紫陽,奔馳在脫貧線上的“技能大巴”成為秦巴山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請進?!伴_小灶”。去年5月11日,一輛大巴車載著36名紫陽洞河楸園村的貧困勞動力到縣技能培訓學校參加特色烹飪培訓。這是該縣人社局專門為包聯脫貧村貧困勞動力開的“小灶”。與此同時,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中心把老師及“鍋碗瓢盆”等教學用具通過“技能大巴”拉到毛壩岔河村新建的村委會及村活動廣場,對該村98名貧困勞動力進行特色烹飪培訓。這樣的技能培訓方法,既不耽誤農忙季節性勞動,又減輕了學員來回奔波的負擔。 送出去學本領。去年10月8日,紫陽48名學員乘坐“技能大巴”到安康職業技術學校參加創業培訓。他們是從該縣貧困勞動力中精選出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創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通過“創業培訓+農村電商”“創業培訓+農家樂發展與管理”“創業培訓+農林產業園發展”等培訓模式,提高學員自主創業能力,對紫陽創業帶就業引領脫貧攻堅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帶頭作用。 上家門傳技能。近兩年來,滿載紫陽縣人社局技能培訓專員和安康康嫂等三家職業培訓學校的幾十名教職員工的流動“技能大巴”奔馳在紫陽17個鄉鎮40個貧困村,對6000多名農村適齡貧困勞動力開展以茶葉、畜牧、魔芋等種養殖業為重點的特色主導產業輪流培訓,培訓的重點是納入省級脫貧的12個出列村貧困勞動力。這種“拉網式”流動“技能大巴”倍受貧困勞動力青睞。 扶持創業帶就業 紫陽縣用好用夠各項創業扶持政策,通過對返鄉創業人員“1對1”的幫扶,重點扶持10戶勞動密集型企業、100戶小微企業、1000戶林下種植養殖業大戶、500戶個體工商創業示范戶的政策,將小額擔保貸款與創業就業、主導產業、移民搬遷、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按照全程“一條龍”服務,累計發放創業貸款5億元直接扶持、帶動5萬余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紫陽通過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全省農民工等返鄉創業兩個示范縣的創建,探索積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功經驗,造就了一大批有市場經濟頭腦、有一定積累資本、有自主創業能力的成功人士。 此外,該縣充分發揮影響全國“勞務輸出”的紫陽品牌優勢,鼓勵一批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帶回一筆資金返鄉創業,引進一批技術,扶持一批勞動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帶動一批產業,吸引鼓勵一批返鄉人員安身立業、圓夢創業、引領脫貧致富,走出一條在新社區興辦勞動密集型“新型社區工廠”的新路徑。先后引進毛絨玩具、服飾、農產品、電子產品加工等38個優質項目入駐城鎮移民安置社區,就地就近解決就業2000余人,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1000余人,受益人群超過4000余人。特別是蒿坪硒谷創業園、紅椿移民安置社區工廠、高橋“兩遠”(鄭遠元修腳社區、李遠權開源實業)社區以及縣城“兩園”(萬都創業園、電商孵化園)等,已吸引一大批返鄉人員安身立業、圓夢創業。(楊志貴)?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聯系電話:010-56189416
新聞推薦
聯系方式
北京華建英才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
電話:010-56189416
郵箱:huajian@hjychr.com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20號樂成中心A座19層